中國2001年〈高等學校統一考試〉的作文題目,出得很有意思:
一個年輕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經過長途跋涉,到達一個渡口的時候,他身上已經有了七個背囊:美貌、金錢、榮譽、誠信、機敏、健康、才學。渡船開出的時候風平浪靜,但過了不久,風起浪湧,上下顛簸,險象環生。老艄公對年輕人說:『船小負擔太重,客官你必須丟掉一個背囊,才可安全到達。』看年輕人不肯丟掉任何一個,老艄公又說;『有棄有取,有失有得。』年輕人想了想,把『誠信』丟掉了水裡。──誠信被丟掉了,引發你想起了什麼?請以『誠信』為題,寫一篇作文。
高考作文先提供一段故事,讓考生以「誠信」為話題寫一篇文章,對「誠信」作出評價,文體不限。南京13中理科生蔣昕捷的作文題目是《赤兔之死》,以三國故事為基礎,編撰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,讓閱卷老師拍案叫絕,給出了滿分;南京大學表示,願意破格錄取這名學生。
蔣昕捷的《赤兔之死》作文原文:
建安二十六年,西元221年,關羽走麥城,兵敗遭擒,拒降,為孫權所害。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。一日,馬忠上表:「赤兔馬絕食數日,不久將亡。」孫權大驚,急訪江東名士伯喜。此人乃伯樂之後,人言其精通馬語。
馬忠引伯喜回府,至槽間,但見赤兔馬伏於地,哀止。眾人不解,惟伯喜知之。伯喜遣散諸人,撫其背歎道:「昔日曹操做《龜雖壽》,『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』,吾深知君念關將軍之恩,欲從之於地下。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,亦未見君如此相依,為何今日這等輕生,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?」
赤兔馬哀嘶一聲,歎道:「予嘗聞,『鳥之將死,其鳴也哀;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。』今幸遇先生,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。吾生於西涼,後為董卓所獲,此人飛揚跋扈,殺少帝,臥龍床,實為漢賊,吾深恨之。」伯喜點頭,曰:「後聞李儒獻計,將君贈予呂布,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,眾皆言,『人中呂布,馬中赤兔』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。」
赤兔馬歎曰:「公言差矣。呂布此人最是無信,為榮華而殺丁原,為美色而刺董卓,投劉備而奪其徐州,結袁術而斬其婚使。『人無信不立 』,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,實為吾平生之大恥!後吾歸於曹操,其手下雖猛將如雲,卻無人可稱英雄。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隸人之手,駢死於槽櫪之間。後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;吾曾于虎牢關前見其武勇,白門樓上見其恩義,仰慕已久。關將軍見吾亦大喜,拜謝曹操。操問何故如此,關將軍答曰:『吾知此馬日行千里,今幸得之,他日若知兄長下落,可一日而得見矣。』其人誠信如此。常言道:『鳥隨鸞鳳飛騰遠,人伴賢良品質高』吾敢不以死相報乎?」
伯喜聞之,歎曰:「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,今日所聞,果真如此。」赤兔馬泣曰:「吾嘗慕不食周粟之伯夷、叔齊之高義。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,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。士為知己而死,人因誠信而存,吾安肯食吳粟而苟活於世間?」言罷,伏地而亡。
伯喜放聲痛哭,曰:「物猶如此,人何以堪?」後奏于孫權。權聞之亦泣:「吾不知 雲長誠信如此,今此忠義之士為吾所害,吾有何面目見天下蒼生?」後孫權傳旨,將關羽父子並赤兔馬厚葬。
閱卷老師簡評:
讀罷此篇臨場作文,令人拍案稱奇。一是故事新奇。作者以熟諳三國故事為基礎,編撰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,其想像力實在豐富。二是立意高遠。文章將赤兔馬擬人化,讓它在同伯喜的對話中,顯示對關羽與董卓、呂布兩類人物的褒貶,實現了「真英雄必講誠信」的主題;且以「鳥隨鸞鳳飛騰遠,人伴賢良品質高」一聯,「物猶如此,人何以堪」一句,抒寫了人生當擇善而從、唯誠信是瞻的志向,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層樓。三是語言老到。通篇遣用純熟的古白話,散整錯綜,明白暢曉,文采飛揚,這種老到的語言功夫,是眾多考生無法望其項背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新聞稿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從小喜讀古典名篇 高考贏得作文滿分
在今年高考閱卷期間,南京市媒體爆出一則消息:一位考生寫出的《赤兔之死》一文,讓閱卷老師拍案叫絕,給出了滿分。文章作者以熟諳的三國故事為基礎,編撰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,立意深邃,且通篇采用純熟的古白話,明白曉暢,文采飛揚,老到的語言功夫令閱卷老師贊嘆不已。贏得滿分作文的考生是南京市13中理科班的學生,名叫蔣昕捷。本報記者日前專程采訪了蔣昕捷的父母、老師等人。
家庭更重品德教育
蔣昕捷的父母說到自己的兒子時平靜地說:「孩子高考作文能取得這樣的成績,我們也沒有想到。他的成績平時只能屬中等,學習不夠刻苦,喜歡古典文學和計算機。這次作文得到老師的肯定,對他是一種鼓勵,也增強了他的自信心,這比什么都重要。」
蔣昕捷的父親是南京一所重點中學的物理老師,母親在一家私企工作。他們說,從來沒有刻意地塑造孩子,只是感到孩子要成才首先要成人,因此在品德教育方面相當下功夫。小時候常常給他講故事,念兒歌,把兒子當朋友,讓他有話對家長說。蔣昕捷進入小學后,一直擔任中隊長,五年級時落選了,當了學習委員,很有失落感。媽媽就和他談心,開導他,經歷了這次小小挫折,他能比較客觀地看待自己和別人。讀初二時,有一次媽媽在洗衣服時,發現他褲袋里有一枚玩游戲機的銅板,就與班主任聯系,共同幫助他,以后他就不再迷戀玩游戲機了。
閱讀興趣從小培養
蔣昕捷的父母回憶:兒子小時候,曾祖母常給他講民間故事,四五歲時,他就特別愛聽評書,劉蘭芳、單田芳的《三國演義》、《七俠五義》聽起來如痴如醉,小小的收音機成了他最親密的伙伴,一天要聽七八場書。上小學后,就喜歡讀大部頭古典文學作品,說起《三國演義》、《西游記》來如數家珍,很多章節都能熟讀成誦。
高考時,蔣昕捷覺得這次作文題目入手比較容易,但要寫好很難。當做到現代文閱讀時,文章中有一處恰好提到了赤兔馬,他一下子來了靈感,隨之呂布和關羽的形象也浮現在腦海中,他聯想到這兩個人物都與「誠信」相關,可以用到作文上,但如果單純寫成人物評論,作文就缺乏感染力。接著他想到赤兔馬早年跟從呂布,后來又追隨關羽,關于「誠信」的話題,是應該最有發言權的,于是就編撰出赤兔馬之死的故事,并運用熟諳的古白話來表現歷史人物。
蔣昕捷認為,自己這次作文能得滿分,與平時的學習積累有關。除了古典文學,他還喜歡讀魯迅的雜文、錢鐘書的小說和一些名人傳記。進入高中后,學校要求必讀的20余部中外名著,他都讀得非常認真。另外,「處處留心皆學問」,比如高考前一天的晚上,他看央視8套節目,正好是專家在評論一部電影,用到了「物猶如此,人何以堪?」的句子,他就立即記在心里了,結果在高考作文中用到了。
學校鼓勵自主發展
蔣昕捷的高中語文教師蔡玉瑛說,蔣昕捷的語言功底是一般孩子不能比的。平時每周要求大家寫一篇隨筆,題目不限。蔣昕捷就常常用古白話文寫作,非常簡練,有的只廖廖數筆,卻很有靈氣。雖然我們并不提倡用古白話文寫作,但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以學生自主發展為本,所以老師不壓制學生的個性發展,而是常常用激勵性的評點:「語言很好,繼續努力,再寫長一點怎么樣?」這些年來,學校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,大膽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和作文教學,給學生充分自由發展的空間:要求學生「堅持課前5分鐘」演講,讓每個學生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表達出來;每周的「隨筆」更是學生心靈的放飛;學校主辦的「大唐文學社」結集了一大批文學愛好者,每學期都邀請名家來校講座,與學生平等對話……
南京市第13中學李放副校長、教務處丁耀平主任在與記者交談時說:「校園的人文環境會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,教師尊重學生,民主、人文化的管理更是拓展了學生特長發展的空間。這些都更堅定了我們推進素質教育的信心和決心。」
(戴嵩松、石美芳)《中國教育報》2001年8月1日第6版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老師碎碎唸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暫且先不論兩岸之間的政治、經濟或其他問題,單就這篇2001年的新聞,在教育的方面,我看到了幾點:
一是重視品德教育。台灣近年來的社會亂象不用多說了,雖然造成的原因很多,但「品德教育」為主因之一是毫無疑問的。孔子說得好,當一個社會「君不君、臣不臣、父不父、子不子」的時候,會是個什麼樣的光景?當大多數人是非不分、推卸責任、文過飾非的時候,社會秩序該如何維持?當品德教育淪為口號、家長失去功能、老師只能仰天長嘆,社會風氣將會敗壞到什麼程度?
二是廣泛閱讀、不排斥古典文學。「閱讀能啟發心智」這是早有研究成果可供佐證的結論,但台灣的國文教育卻令人搖頭。白話文很好,但相對於古文來說,白話文簡單得多,學生理應能自行閱讀,即使某些文章的寓意較深,老師也只須稍加點撥即可領會;古文則否,若無老師引導,學生難以自行領會,這正是學校教育的目的。古文在現今少人使用不是重點,古文之美才是我們要帶領學生去體會的,更遑論刪減古文背後的政治意圖了!赫爾巴特曾說:「讓孩童學歷史和文學,尤其是歷史,最能燃燒他們的思想與感受」。當許多國家爭相學習中國語文的時候,我們卻棄之如敝屐,豈不可笑?
三是鼓勵自主發展。台灣向來喜歡抄襲外國的教育制度,偏又抄不完全,古白話文並不是受到提倡的文體,台灣的作文考試甚至還禁用,但蔣昕捷的古白話寫得自然流暢、頗有靈氣,因此鼓勵他繼續努力,這才是真正的自主發展教育。而非台灣的無限上綱、倒果為因、強辭奪理,甚至是舉著「快樂學習、開放教育」的大旗,而行「為所欲為、我行我素」之實的眾多的家長和學生了!
以火星文和注音文為例,這等殘缺不全的文字,還有人「自我感覺良好」地大聲辯護,如此長久下去,我想國內年輕人寫的文章,看起來應該會像是下面這樣吧:「我覺ㄉㄚ,誠信真ㄉ狠重要,如果ㄇ有誠信ㄉ話,講ㄉ話大家都ㄅ相信,所以ㄚ,我ㄇ每ㄍ人都應該要誠信,ㄍ位改考卷ㄉ前輩,ㄋㄇ說對ㄅ對ㄋ?」
- Jan 29 Fri 2010 11:15
《赤兔之死》從小喜讀古典名篇 高考贏得作文滿分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